2004-2017 © 穷游网® qye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Version v5.57 京ICP备12003524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2001935号 京ICP证140673号 营业执照 经营许可证
一切从《Lonely Planet欧洲》说起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文化属性上看,摩洛哥怎么样都算不上是欧洲国家,可有趣的是《Lonely Planet欧洲》中居然有很大一部分篇章在向人们安利摩洛哥旅行。更有趣的是,居然推荐了一条南欧伊比利亚+北非摩洛哥的大环线。 仔细想想,Lonely Planet的作者们推荐这条线路也是颇有意味的。 原因一,一个重要的地理坐标——直布罗陀海峡,欧止于此,非始于斯。 你忍心只在飞机上看直布罗陀海峡一眼么?反正我是不忍心。优雅的打开直布罗陀海峡的方式就是——坐船度了它~ 从欧洲大陆,也就是西班牙最南端,眺望摩洛哥。直布罗陀海峡最短的距离,不过37公里。但是,这地理上的坐标,并没有隔断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穆斯林和天主教的恩怨情仇在这里上演了数千年。
原因二,在伊比利亚和摩洛哥这片土地上,古罗马、天主教、穆斯林作为历史的主角轮番上演,不变的唯有『文化交融』这个主题。 ~~~现在进入伊比利亚+摩洛哥你侬我侬亲亲我我历史小课堂~~~ 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是整个这片地区的主人,即使今天,众多罗马遗迹依然残存。比如位于摩洛哥东北部旧皇城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的罗马古城废墟——The Volubilis沃吕比利斯就是最好的例证。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剧场的白石圆柱留下了古罗马帝国的身影,现在这里是世界遗产。 公元7-13世纪,西方世界的历史是阿拉伯人的。阿拉伯各部落在伊斯兰教旗帜下完成统一后,急速向外扩张。7世纪末,他们早已经把北非摩洛哥划归旗下。西哥特王国(西班牙王国的前身)最后一代国王Roderic沉迷于大臣Julian女儿的美色,Julian忍无可忍在塞维利亚的死亡之河暗杀了国王,同时向当时远在北非阿拉伯帝国寻求帮助,结果弄巧成拙,西哥特吴三桂Julian引狼入室。711年4月摩洛哥丹吉尔的总督Tarif带领7000多名柏柏人横渡直布罗陀海峡,登陆欧洲。自此,伊比利亚半岛南部开始进入摩尔人(伊比利亚人对穆斯林的统称)统治时期。 摩尔人把他们的伊斯兰文化带到了伊比利亚,让这里充满了异域风情。辛特拉的摩尔人城堡、里斯本的圣乔治堡、格拉纳达的阿布拉罕宫、科尔瓦多的大清真寺无一不在展示当时摩尔人统治下的繁华。也正因为此,在一些历史学家眼中,西班牙和葡萄牙都不能算上纯正的欧洲,或者是欧洲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因为这里的文化,实在是太混搭了。 公元15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日渐衰微,信仰天主教的西班牙伊莎贝拉公主联合阿拉贡王储费迪南空手套白狼,不仅一举吞并整个伊比利亚半岛,殖民了葡萄牙,还把穆斯林赶回了他们的北非老家。 于此同时,双王伊莎贝拉和斐迪南统治下的伊比利亚王权和神权得到充分结合,为了确立天主教统治的权威性,他们开始驱逐异教徒,清真寺被摧毁,或者直接改建成教堂。比如下图的西班牙南部的天主教堂,由清真寺改建而来。 15世纪后,伴随着地理大发现和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摩洛哥先后成为西班牙和法国的殖民地。天主教也开始向穆斯林的势力范围渗透。 历史的车轮不断向前,文化交融始终没有停止。现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语中,大约有1/3的词汇来自阿拉伯语。比如,票——『tarifa』就来自于阿拉伯语。而西班牙语和法语在摩洛哥也是通用语言。 原因三,也许就像摩洛哥五彩斑斓的颜色,我们也很难单纯的用一种穆斯林文化来理解这个国家。『穆斯林文化下隐藏的多元冲撞混搭风,可能才是这个国家的灵魂』。 具体请看 https://bbs.qyer.com/post.php?action=jump&pid=17060486 于是,按照Lonely Planet的指引和三毛故事神一般的召唤,走了一个『西班牙+葡萄牙+摩洛哥』半环线。目前西班牙和葡萄牙部分已经更新完毕,欢迎小伙伴们围观。 { Hello,world!Ⅱ} 23天伊比利亚慢慢逛(套路中玩出不套路,众多小众线路+西班牙到摩洛哥船票攻略)(Qyer首页封面) http://bbs.qyer.com/thread-2645615-1.html 现在开始敲键盘更新这段旅行的后半段——摩洛哥,止于欧洲,始于非洲 如果各位小伙伴觉得这篇摩洛哥的攻略对您的有帮助,烦请在收藏本帖之余『赞』一下。预祝各位未来的伊比利亚之行快乐~~~~ 然后,没想到摩洛哥免签之后竟然如此之火,穷游的北非版块已经变成摩洛哥专版,曾经红红火火的埃及已经找不到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
一起爬呀爬呀爬呀爬Part1 摩洛哥的冷玩法
|
行前准备Part1. 这个免签,有点任性!先郑重其事的吐个槽,去年这个时候,我带着花了一千大几RMB买到的摩洛哥使馆给开的两张A4纸打印的入境介绍信,上路了~ 其实,我一直怀疑自己买到的是假签证。 结果,回来没俩月,就免签了,,,然后,我就被一堆人持续不间断嘲笑了一个月,,, 来,用这张图,敬我当时的心情…… 现在,从国内直飞单去摩洛哥是不需要办签证的,然后,如果想连西班牙葡萄牙一起逛了,还需要办理下西班牙/葡萄牙申根签证。两国办理申根的网站如下: 葡萄牙签证网站:http://www.vfsglobal.cn/Portugal/China/index.html 新启用的西班牙签证网站:https://china.blsspainvisa.com/ |
Part 3. 民宿与青旅摩洛哥的民宿和酒店大都充满了浓浓的阿拉伯风情,特别有一种达到了异国他乡的感觉。 预定网站如下: 【民宿】 Aribnb:http://www.airbnb.com/ 【青旅】Hostel World: http://www.hostelworld.com/ 推荐几个我比较心水的住宿地点。 Airbnb: Riad de Charme calme et lumineux 推荐指数 ★★★★ 一位老太太开的民宿,屋子干净整洁,在索维拉老城外,有三间卧房出租,不包早餐。老太太的宠物狗超级可爱。 Airbnb: Beautiful Room Central Riad Medina 推荐指数 ★★★★☆ 马拉喀什老城内的一间民宿,设施好,自带游泳池,还包早餐。民宿的总管很热情。 老板是个丁丁迷。 Hostel: equity point marrakech 推荐指数 ★★★★ 可能是马拉喀什前几名的青旅,也是一枚高大上的好住处,游泳池、按摩、健身等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挺好~屋子大而宽敞,还有看得见风景的屋顶露台。 Hotel:Hotel les Saisons 推荐指数 ★★★★ 离着火车站、长途巴士站、哈桑二世大清真寺、卡萨布兰卡老麦地那都很近,步行距离。环境不错,包的早餐很好吃。 |
Part4. 摩洛哥的吃吃吃~跟中国比起来,好吃的东西比较谦逊。面包顿顿有,Tajin和CusCus每天轮番登场,鸡蛋饼和烤串之类的偶有调剂下,蜗牛当零食吃…… -美食一号——CusCus CusCus是一种长得很像小米的粗麦粒粉粒,相传由是摩西和雅各的后代散居各地时传播开来的。一般配着蚕豆、胡萝卜、节瓜、还有一些牛肉、羊肉蒸煮。这种美食分布地域广泛,甚至在西西里岛都能见到它的踪影。 据说,在准备CusCus的时候,必须要吟诵祈祷文,以获得食物中蕴含的精神能量,感谢真主和先知的馈赠。 美食二号——Tajin 和CusCus没有本质区别,只是CusCus换成了大米。 美食三号——BROCHETTES撸串和AUBERGINE FRITTERS油煎茄子片 马拉喀什老广场的明星产品。 美食四号——摩式炸薯条and咖喱汤 这汤据说是蚕豆做的,只是也很好看。 以及它的变种…… 配上begHRir大面包,就是一顿早饭。begHRir特别像新疆的馕,都是从炉子里烤出来的,几乎所有餐厅都免费供应。 但是在北部的一些小镇,免费供应的面包是begHRir的法式变种——法棍。然后,在海边记得点沙丁鱼,烤的和炸的都挺新鲜。 美食五号——摩式蜗牛汤 国内蜗牛可不是这个价钱,赶紧吃起来。汤有一股中草药味,不知是不是大补汤 美食六号——摩式鸡蛋饼 但是种类真的有点少,来了一周多之后,就开始在菜市场采购自己丰衣足食了。 摩洛哥政府规定,有度数的酒只能在规定的地方购买和饮用。没有度数的酒,遇到灵活的老板可以打包外带…… 强烈推荐的饮品是薄荷茶以及鲜榨橙汁。橙汁4dh一大杯,每天来几杯,连水都不用喝了,还补充维生素C…… |
Part5. 与摩洛哥人民友好的斗智斗勇摩洛哥人民大多数友好善良,有时候聊得high,他们就会邀请你去家里吃一顿大餐,或者参加他们的家族聚会,比如婚礼,短途旅行……好随性~~~ 只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需要跟他们斗智斗勇。 Q: 女孩子独自在摩洛哥旅行安全吗? A: 整体来讲安全。亲测!但也有些当地人不太好,有一晚回酒店有点晚就被一个陌生人跟了,厉声跟他说『If you follow me any more, I will call the police』后才甩掉。 Q: 防火防盗防带路的小哥? A:马拉喀什和菲斯老城的街道曲曲折折,七拐八拐。有时地图的导航根本不管用,第一次到有时连找定好的民宿都是问题。有些小哥会在巷子口主动帮你带路,带一带也无所谓嘛!但是要价也太狠了……十分钟不到的路,有时敢坑你50dh,其实,给个10dh就好,提前跟他讲好价格,防止临到了耍赖。 Q: 工艺品的买买买? A: 手工艺纪念品卖得最坑的地方就是菲斯了,接下来是马拉喀什,最有良心的地方是索维拉和舍夫,村子里的人有时还是比较淳朴的。摩洛哥朋友生活比较随性,砍价砍 起来也会跟着心情走。有时送店主一张一元的毛爷爷,就会立即答应2/3的折扣,而有时说死,就是一毛钱也不能便宜。 Q:关于旅行保障 A:在国外我一般不裸游,尤其是摩洛哥这种官方语言都不是英文的国家,遇到生病头疼脑热或者其他什么问题也不太好解决,所以比较看重医疗和个人财务的保障计划。经过网上比较,购买了『美亚白银』http://t.cn/R6G5Dpj,医疗保障10万,个人财务、银行卡、行李、现金都有保障,常规的意外、旅行延误、变更等等都有保障。 |
Part6. 国内城际交通火车时刻表 http://www.oncf.ma/Pages/Accueil.aspx 艾西拉到马拉喀什的夜车卧铺比较难买,需至少提前2天购买,否则只能坐着了。 城际巴士CTM官网:http://www.ctm.ma 行李另收5dh 火车票和城际巴士票据说可以在官网购买,但我的卡从来没有被刷成功。很多火车站同时也卖长途汽车票,十分方便。 购买车票情况如下: 丹吉尔至艾西拉 16dh 火车 坐票 艾西拉至马拉喀什 301dh 火车 二等软座 马拉喀什至索维拉 70dh 汽车 索维拉至马拉喀什 70dh 汽车 |
Part8. 【冷攻略】卡萨布兰卡买买买以及机场退税攻略卡萨布兰卡是摩洛哥最繁华的城市,传统与时尚并存,众多欧洲大牌包包、衣服、化妆品、首饰腕表在这里开设有专柜。同时,很多商场里对游客有购买退税的优惠,每家店铺单笔购买金额1000dh起不等即可退税,退税比例15~20%不等。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Global Blue。 牌子种类: 第一类:奢侈品:LV、Prada、Gucci、Fendi、Tiffany & Co、Cartier、Fratelli Rossetti 第二类:大众品牌:Zara、H&M、本身价格就比国内低,再加上退税…… 机场退税 第一步:找海关工作人员盖退税章。 卡萨布兰卡机场海关退税办公室在二层如下图所示安检门一进去的右侧。 第二步:找Global Blue拿退税款。 Global Blue退税办公室地址:机场T2二层出发大厅左侧 营业时间: 每天07:00 a.m. 至 10:00 p.m. 现金退款最大限额----每张退税单 5000 MAD。 退税方式可以选择现金或者退税到支付宝/信用卡账户。 |
伊比利亚和摩洛哥的浪人——犹太人穆斯林和天主教是毫无疑问是摩洛哥与伊比利亚的主角,然而,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这其中,就有不得不提的犹太人——他们做生意的本领,为他们在伊斯兰的强势文化下,赢得了一丝生机。 犹太人和穆斯林,在整个世界的眼中,可以说是水火不容,那仇,比天高,那恨,比海深。只是,从丹吉尔到索维拉,到马拉喀什,再到舍夫沙万,总有当地人兴冲冲的告诉我,我们的这座城是犹太人修建的,我们的这座城里有犹太人。纳尼??? 犹太人背井离乡的漂泊史简直不必多说,自从离开耶路撒冷,一路做生意,一路选择定居地。其中有一支,沿着中东→埃及→阿尔及利亚一路向西到达摩洛哥,再度过直布罗陀海峡,成为欧洲犹太人的重要来源。所以,几千年前耶路撒冷第一圣殿被毁前,犹太人便定居在北非的西部地区,那时,摩洛哥还是被古罗马帝国统治。 当然了,这并不是重点。8世纪-12世纪,摩洛哥的穆斯林和犹太人迎来历史上第一个蜜月期。修建菲斯老城的Idris II是个遗腹子,他自幼被母亲在少数民族部落带大,所以,在他的眼里没有什么民族歧视,各民族都是努力干活的好娃娃。于是,会做生意能赚钱的犹太人只要交一定的人头税,就被准许在菲斯等城市里定居,和穆斯林一样接受教育。这时,犹太人的希伯来语言大师、医药学家、哲人、诗人出现在菲斯。 到了Almohades王朝(1146-1269)统治时期,非穆斯林不能再被容忍了。犹太人和基督徒被迫接受伊斯兰教,用一块非常明显的黄色布盖住头巾以显示对真主的诚意,或者离开这个国家。这种歧视性的影响至今还在。有点像中国封建社会对商人的歧视,虽然生活物品、商贸的发展都依赖你,但你们从事的事情就是卑贱的,是阿拉伯人不会做的。 在14世纪,代替Almohades王朝的Merinid王朝开始改变策略,重新对犹太人抛出橄榄枝。犹太人在做买卖方面的天赋才华实在不能令人小觑,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这条商道的犹太人成了国家税收和军队财富的重要来源,一批高阶层犹太人被国王请为座上宾,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高级智囊团。 15世纪,西班牙伊莎贝拉公主继任西班牙王位后,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驱逐穆斯林摩尔人完成收复失地。然而,穆斯林统治者和军队的撤离只是开始,伊比利亚将从伊斯兰世界回归天主教怀抱。公主的第二把火是『罢黜他家,独尊天主』,他们发布阿兰布拉诏书,所有的异教徒,都要被斩尽杀绝。首先遭到驱逐的,就是当时已经在安达卢西亚生活了几个世纪的穆斯林居民,当然,犹太人也没有逃过被驱逐的命运。穆斯林和犹太人成为了共患难的好基友,他们一起回到山的那边海的那边的摩洛哥,他们善良勇敢相互关心,他们齐心协力开动脑筋一起重新修建城市和堡垒,在国王的推动下很多城市相继建立了犹太人聚集区“Mellah”(梅拉区)。 到了16世纪,随着西班牙和葡萄牙地理大发现的开始,长期掌握直布罗陀海峡商路的犹太人,成了葡萄牙人与摩洛哥人生意的中间人,他们在国家赚钱变土豪中的地位进一步被重视。在北部的得土安、丹吉尔、艾西拉等地,他们一起修建的麦地那老城被叫做 "白色之爱"或者 "小耶路撒冷",犹太人的墓地建在穆斯林墓地的隔壁。在内地,如菲斯,国王将犹太人迁移到最安全的皇城边,以城墙环绕只留两个出入口。不久后,这里一带出现了不少通晓各国语言的犹太商人,他们经营珠宝、首饰、时装、股东,甚至开办了银行,让原本萧条的城市变得朝气蓬勃。 虽然这样,其实民间有一些人还是不怎么喜欢犹太人。我问过一些当地穆斯林,他们的回答是,我们需要做生意的人,因为这活只有犹太人能干。 总体来讲,摩洛哥穆斯林对犹太人是温和的友好。直到以色列建国,二十多万犹太人从摩洛哥重归耶路撒冷,摩洛哥穆斯林和犹太人持续几百年的『蜜月期』结束。不过今天,留居摩洛哥的犹太人,依然是这个国家各种贸易的真正掌舵人。于是,像摩洛哥这么不彻底的穆斯林国家,可能在纯正穆斯林中,也是一朵奇葩。 所以,回到了开篇讲的『Lonely Planet欧洲』,最没欧洲范儿的伊比利亚,和最没伊斯兰范儿的摩洛哥,两朵奇葩在直布罗陀海峡相遇,这可能就是南欧+摩洛哥路线好玩的地方。 |
回复 当前帖子